
活动专题
时间:2025-04-22 10:18:02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人民法院
[内容导读] 一、案例简介 为持续优化诉源治理工作机制,鄂旗法院倾力打造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审判在后为核心的诉源治理体系,构...
一、案例简介
为持续优化诉源治理工作机制,鄂旗法院倾力打造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审判在后”为核心的诉源治理体系,构建起多元解纷综治中心的一线工作站、智能便捷智慧诉讼的推广服务站、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的沟通联络站“三大站地”,实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二、核心技术
将传统立案与互联网立案相结合,设立鄂尔多斯市第一间基层法院融合法庭,率先推广“连心法庭”,集成人民调解平台、庭审直播系统、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等模块的多元司法服务站点,打造集智能化作业、信息化平台、可视化数据于一体的新型诉讼服务,不断提升智慧型诉讼服务效能。
“深融合”:主动将互联网技术与诉讼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跨网智能化融合式庭审系统,应用音视频安全单向跨网传输及处理技术,深度兼容“5G+4K”的超高清视频庭审环境,全面支持本地开庭、互联网开庭、线上线下融合开庭等多种业务需求,法官通过法院专网接入庭审,诉讼参与人可通过手机、电脑、连心法庭现场等互联网终端接入,切实提升庭审泛在化服务能力。
“轻部署”:连心法庭通过优化音视频传输方式、采用云庭审主机、云端部署共享计算资源等方式实现“轻部署”的效果。连心法庭内仅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将网络音频设备、摄像机、音响驱动起来,不仅布线简洁美观,部署也变得更加轻量化,摆脱机柜或机柜内设备摆放杂乱的现状。融合法庭后端在机房仅需要部署多个法庭共用的音频处理器设备、云庭审主机系统、智慧庭审系统,就可实现对所有法庭的功能支持,上下级法院直接互联互通,达到软件轻量部署、资源动态合理分配效果。
“保安全”:智能身份核验保护,提供全面、安全隐私保护。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建设的全国互联网统一账户平台,对参加出庭的当事人以及委托代理人进行智能在线身份核验。同时依托AI技术,可以为出庭证人提供全面的、安全的隐私保护。
“精识别”:融合式庭审系统中的语音精准识别功能可全程记录开庭全过程,并自动将语音内容转换为庭审笔录,该功能将书记员从繁杂的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释放精力投入到更多裁判辅助工作中,提高庭审效率,缓解人案矛盾。
三、可解决的问题
(一)调解场景
平台系统架构覆盖法院专网和互联网,打通了传统意义上的内网、外网数据壁垒,实现内外网音视频交互延时小于 100ms,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提供语音识别、模拟背景等人工智能引擎,远程签字捺印、笔录文件区块链存证验证,提供在线阅卷、法条推送、案例推送等功能。支持当事人输入调解码接入远程庭审,与法庭专网的法官进行音视频交互,可在连心法庭现场进行笔录核对和现场电子签名和捺印。
(二)开庭场景
平台采用 SOA、EAI、ETL、XML 等大量成熟的先进技术,突破性地将内外网业务客户端合二为一。支持私有云、专有云、公有云等多云环境的部署模式,集成人工智能、音视频、语音识别、区块链等多项功能。支持当事人输入庭审码接入远程庭审,与法庭专网的法官进行音视频交互,可在连心法庭现场进行笔录核对和现场电子签名和捺印。
(三)普法场景
基于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司法区块链、国产密码等新一代技术,以法律知识图谱为基础,以智能化案件要素分析为核心,为法官、书记员、公诉人、当事人、陪审员、庭审旁听人员等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庭审辅助服务,将各自独立的书记员应用系统、语音庭审系统、互联网直播系统、本地直播点播系统、智能庭审系统等高度融合,同时满足多种场景开庭需求。可在连心法庭现场和法院专网的普法人员之间进行视频连线,在法院端可展示PPT,视频,文档等内容。可进行语音视频互动,交流。
四、运用成效
作为全市“连心法庭”建设试点地区,率先建设完成10个“连心法庭”,为全市法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实现一个总目标、构建三大站地、深化六大功能的“136”诉源治理工作模式,与全旗6个苏木镇对接,设立6个法官工作站、97个法官工作室,建立巡回审判先锋队和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2023年,巡回审判先锋队行程2万余公里,协同各部门调处案件40件,成功化解苏某某与宝某草牧场纠纷等长期积压信访案件9件,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2个法官工作团队,深入全旗四级网格,调处矛盾纠纷384件;诉调对接工作室分流诉前调解案件3340件,调解成功1002件,诉前调解成功民事案件同比增长5倍;引导鉴定端口前移,受理诉前鉴定案件296件,相关案件平均审理时间提速43%。
将诉源治理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有机融合,打造立足企业服务周边的“司法服务站点”,在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设立全市首个企业“连心法庭”。全年进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工作10次,服务群众及企业职工16000余人。
五、创新性、可复制
(一)广泛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通过“连心法庭”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职能作用,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的案件可以通过“连心法庭”生成调解协议书,当事人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签字并申请司法确认,文书线上传递、档案在线生成,实现“网上数据多跑路、线下百姓少跑腿”,极大提升调解效率。
(二)畅通多元解纷渠道
畅通与镇政府、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嘎查)的多元联动渠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三)延伸法治宣传触角
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广泛开展“法治进嘎查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引导群众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同时,加大以案释法宣法力度,将巡回审判开到田间地头,积极宣讲法律知识,并就群众关心的草牧场纠纷、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一对一”精准答疑解惑,面对面传递司法温度,不断以“基层小法庭”涵养“法治大文化”。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