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时间:2025-04-14 10:46:53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
[内容导读] 江阴法院贯彻落实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要求,落实无锡市深化源头治理、推进矛盾纠...
江阴法院贯彻落实“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要求,落实无锡市深化源头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现场会精神,积极参与我市打造市、镇、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和推进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贯彻落实省高院建设“融合法庭”实施方案和无锡中院“法官+工作站”项目要求,探索党建引领下法院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可视化视频方式,打造具有江阴法院特色的“智慧云法庭”品牌矩阵。“智慧云法庭”目前共分为云服务、云解纷、云接访、云庭审、云课堂五大版块,集诉讼指导、信访接待、纠纷调解、教育培训、普法宣传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借力“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实现覆盖全市村(社区)的云服务、云解纷、云接访、云庭审,各级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老百姓均可以实现在家门口与法官“面对面”、解纷零距离。
一、案例简介
为深入落实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阴法院依托江阴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等多部门建设的“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平台,以数字城市为底座,嵌入“智慧云法庭”功能模块,着力打造“智慧云法庭”品牌。不断深化源头治理,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更好地将法院司法职能与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诉讼与非诉讼一站式解纷、线上与线下立体化服务的新格局。
二、案例举措
案例主要内容:江阴法院“智慧云法庭”聚焦推进审判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途径,通过信息化赋能“法官+”工作站,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和力量,实现数据共享、功能互补、多方联盟的有力举措,智慧云法庭采用“1+N+N”运行模式,设在诉讼服务中心的“1”个智慧云法庭指挥服务中心,设在七个人民法庭、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的“N”个智慧云法庭服务中心,嵌入全市“智慧社区”平台及设在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重点企业、重要行业等矛盾纠纷源发地的“N”个智慧云法庭。通过移动APP端(最江阴)、PC客户端,两种方式供村社区和法庭参与线上互动,实现云服务、云接待、云解纷、云庭审、云课堂等功能,集诉讼指导、信访接待、纠纷调解、教育培训、普法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多元司法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
案例主要做法:“智慧云法庭”结合“党建联盟”“三报道三服务”“法官进网格”“争创无讼社区”等工作,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与镇(街道)、村(社区)、各级调解委员会、综治中心、司法所、工会、民政、市场监管、学校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等寻求合作,从风险源头预防到矛盾纠纷前端通过多方主体参与和多元手段化解,形成法院主推、司法行政等部门大力支持、基层组织深度参与的“点面结合、分级分类”的多元解纷模式。利用辖区内现有场所和设施建设“智慧云法庭”,与各主管部门创新协作方式、拓宽协作领域,积极争取人财物保障,发挥基层治理强大合力。“智慧云法庭”科学调配、高效运用现有审判资源,优化审判团队建设,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及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到“智慧云法庭”平台中,利用自身法律专业及调解优势,通过信息化途径,有效发挥云服务、云指导、云解纷、云课堂功能。培养既善于司法裁判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才,提升“主力军”队伍的能力素质,推动基层治理精准有效,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主要特色和亮点:“智慧云法庭”依托“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在“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平台嵌入“智慧云法庭”功能模块,以数字城市为底座,深化数据和能力赋能基层,聚焦镇(街)、村(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的难点、痛点、堵点。通过互联网可视化视频方式,集指导调解、线上开庭、法律课堂、线上庭审、在线司法确认等多重功能于一体,串联市、镇、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普惠均等的司法服务和解纷服务,是江阴法院融入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场景建设的创新实践,是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化解各类纠纷,探索法院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是江阴法院践行能动司法、发扬首创精神、探索纠纷化解新模式的生动体现。智慧云法庭将加强与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群众自治组织等单位的协调联动,发挥社区干部、网格员的一线优势,推动更多要素集聚,形成各方参与的智慧云法庭建设大格局,全力打造法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江阴样本。
适用业务:1.云服务:创新诉讼服务模式、延伸诉讼服务半径,在线进行诉讼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诉讼服务。2.云解纷:深化非诉讼和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对接机制,对基层单位面临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双向探讨,对基层单位、人民调解员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给予指导,通过在线参与,将矛盾纠纷逐级分层过滤,将细小的、容易解决的纠纷过滤至非诉讼调解方式去化解,形成“非诉在前、诉讼断后”的“漏斗式”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真正实现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3.云接访:把信访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把信访办到群众“家门口”,把着力点放在源头预防和初期化解,与属地形成预防、化解合力。4.云庭审:通过在线远程开庭、巡回审判等方式,将庭审现场延伸至群众身边,零距离进行调解、证据交换、开庭等诉讼程序,让当事人“少跑腿”,通过典型案件的快审、快裁,在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5.云课堂:通过“智慧云法庭”,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与培训,通过线上培训、普法答疑方式,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丰富群众法律知识,帮助群众化解法律疑惑,把“智慧云法庭”建设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法制宣传阵地。
技术支持及可解决的问题:依托数字城市底座开发的会议管理功能,采取通用线上会议软件,如腾讯会议等,进入会议房间使用音视频通话,满足一人主讲,多人观看收听,实现云录制,根据需要下载留存录制资料。因数字城市底座承载在政务内网端,“智慧云法庭”指挥服务中心采用政务内网接入,会议管理功能在政务内网端,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智慧云法庭”指挥服务中心与市、镇、村三级互联,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公正的司法服务,实现“解纷面对面”“指导零距离”,用信息化手段为人民群众、基层组织、法官减负。
三、案例成果
江阴法院“智慧云法庭”立足镇(街道)、村(社区)、行业、市场、企业等实际情况,将司法理念与当地特色相结合,融入数字科技、地方传统等元素,积极谋划具有辖区特色的“智慧云法庭”。同步打造“澄心和”诉源治理与多元解纷品牌,最终实现“解纷面对面”“指导零距离”,不断推动机制创新、应用创新。
“智慧云法庭”启用以来,已通过云课堂、云解纷等模块开展多次远程培训和纠纷化解,成效明显。据了解:通过云课堂开展授课、培训等,既灵活又方便,灵活在于可以多个会场同时参与,不挑场地,授课人员可一次性给多个单位授课,可以节约更多时间来办案,还可以录制视频,供有需要的单位自行观看;方便在于参与听课人员在自己单位收听收看,省去到固定地点收听收看的来回奔波和时间消耗。各派出法庭还可以根据辖区镇(街道)、村(社区)、行业、市场、企业等的需求,通过“智慧云法庭”提前介入,普及法律知识,释法名义,帮助基层调解各类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能够减少诉讼案件数量,达到诉源治理的目的。某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江阴法院“智慧云法庭”的云课堂、云解纷等功能,我们能够在家门口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把纠纷化解在社区,既能减少群众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纠纷的经济负担,又能为法院工作人员减轻工作量,真可谓一举两得。
江阴法院“智慧云法庭”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城市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等多部门联动开展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在“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平台嵌入“智慧云法庭”功能模块,覆盖全市全部镇(街)、村(社区),并向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重点企业、重要行业等矛盾纠纷源发地纵深覆盖,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有需要法官协助释法名义,哪里就能云连接。
江阴法院“智慧云法庭”是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源头治理、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的创新措施,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将法院司法职能与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了诉讼与非诉讼一站式解纷、线上与线下立体化服务的新格局。该措施软硬件配置比较简单,经费需求不高,推广容易。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