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法院 > 正文

创新“天府智法院·融法庭”开启智慧庭审新时代

时间:2025-04-03 09:51:42   来源:四川天府新区人民法院

[内容导读]    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成立运行五年以来,始终紧扣能动司法,聚焦审判工作现代化背景下的庭审信息化需求,借智借力天府中央法...

  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成立运行五年以来,始终紧扣能动司法,聚焦审判工作现代化背景下的庭审信息化需求,借智借力天府中央法务区等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建设“功能、场景、环境”全面融合的全新科技法庭模式——“天府智法院·融法庭”,创新做法取得积极成效。

  一、强支撑,激发“融合”动能

  以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为抓手,助力庭审跑出加速度。

  (一)“电子阅卷+庭审笔记”双重辅助

  构建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数字处理、归集流转、智慧档案三大中心,打通无纸化办案系统与融合庭审系统间数据通道,实现卷宗材料精细化编目,实时同步上传,保障法官即时阅卷需求。上线笔记功能,支持法官在线撰写庭审提纲、庭审重点摘要等并回传办案系统,辅助快速锁定争点、记录审理要点,提高庭审效率。

  (二)“语音识别+电子签名”双重提速

  将智能语音识别功能融入庭审系统,庭前向当事人送达《案件适用无纸化庭审记录方式告知书》并征询同意,庭审中通过识别转换技术按角色自动生成笔录,速录员仅作少量调整即可发起电子笔录确认,各方通过坐席前触屏确认笔录内容、完成电子签名。相较于传统人工记录、整理校对、打印签字,庭审时长大幅缩短。

  (三)“在线质证+一键回传”双重支撑

  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电子诉讼平台,将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全部数字化处理同步到庭审系统,法官引导双方出示证据时,当事人通过系统将证据推送给对方质证,并可同时选择共享对象。庭审期间勾画记录亦可“一键回传”至办案系统,便于后期文书制作。

  二、拓场景,释放“融合”效能

  以多元化业务需求为导向,打造“庭审+”融合场景,共享智慧法院“数字红利”。

  (一)线上线下融合开庭,打造庭审模式“微场景”

  将本地庭审系统、远程提讯系统、互联网庭审系统融合贯通,打破传统庭审模式空间限制,实现本地异地、线上线下、内网外网多种庭审模式组合。当事人还可通过“天府智法院·e联办”线上提交互联网庭审申请,通过“天府智法院·e法亭”实现远程参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证人信息全面隐藏,打造出庭方式“微场景”

  建成投用独立作证室,依托音视频联动、AI马赛克、变声保护等技术手段,实现程序、物理、虚拟“三重隔离”,着力解决证人不愿、不敢出庭难题,确保庭审节奏法官掌控、出庭人员智能“隐身”。针对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案件特点,增设隐蔽翻译系统,庭审参与人通过佩戴耳机即可借助同声传译实现无障碍沟通交流,翻译人员全程无需露面。

  (三)庭审视频自动刻录,打造档案管理“微场景”

  围绕落实档案“单套制”和案件归档方式改革要求,建立由信息化运维统一标识刻录、集中移交入卷的庭审录音录像光盘刻录流转工作机制。应用融合庭审系统庭审视频自动刻录功能,实现当日庭审音视频光盘自动化、批量化定时刻录,逐盘自动打印标注案号、承办法官、开庭时间等信息项装入订制光盘袋统一附卷移交档案管理,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档案管理精细度。

  三、优保障,蓄集“融合”势能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再造庭审保障生态,奠定融合法庭可持续发展基石。

  (一)夯实基础保障

  在最高法院《科技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FYB/T 54001-2021)基础上,将家具和信息化设备有机结合,通过升降电视嵌入法栏、可调节带鱼屏嵌入桌面、功能配件一体化集成等巧妙设计,充分利用法庭内有限空间,保障庭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维护法庭庄严。创新打造并多点投放庭审标准化实体空间——“天府智法院·e法亭”,致力形成“一公里”移动智慧法庭圈。

  (二)强化技术保障

  采用“云+端”全新架构模式,音视频处理、视频存储等集中部署在“云中心”,通过资源动态调度、统一分配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受益于机房恒温恒湿环境,设备能耗大幅降低;“法庭端”轻量化部署,设备精简使得法庭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显著降低。“云中心”搭载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对法庭内基础软硬件进行实时监测、远程控制,保障庭审稳定。

  (三)升级安全保障

  针对基层法院安保警力不足等问题,研发部署集安防监控、智能访客、报警管理、警务管理于一体的智慧警务系统,通过监控、道闸、报警按钮等终端设备部署和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轨迹追踪等现代信息技术加持,构建起全院“智能感知网”,实现来访人员闭环管理、重点人员自动关注、安防风险智能预警,提升有限警力快速响应能力,保障庭审安全。

  目前,我院共建成23个“天府智法院·融法庭”,自2023年8月投用以来,已累计开庭17610次,其中“本地+互联网”等混合模式开庭1019次,获得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的普遍认可。法庭建设符合最高法院《科技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FYB/T 54001-2021),建设模式可复制、易推广,对其他法院的融合法庭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下一步,我院将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目标,以助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为抓手,积极探索当前时代背景下持续更迭的前沿科技与不断新增的司法需求之间更深更广的融合,用科技助力更高水平数字正义。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