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治理 > 正文

构建“大共治”平台,提升“微治理”效能

时间:2024-01-22 10:04:43   来源:合肥市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

[内容导读]    一、案例概况  (一)实施背景  包河区位于合肥主城东南,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 5万,是合肥中

  一、案例概况

  (一)实施背景

  包河区位于合肥主城东南,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5万,是合肥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省经济总量第一大区,近年来包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规模急剧增加,对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对象、治理主体的活动空间不断向“云上”拓展,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触角向线上延伸,发挥信息平台赋能作用,提升治理效能。

  (二)案例简介

  2019年以来,包河区聚焦当前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面临的新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平台汇集大数据、综合执法大联动、网格治理大整合”的路径,加快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大共治”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探索推行具有包河特点、时代特征的“大共治”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主要做法

  (一)进行大共治体制设计

  聚焦当前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大共治体制设计。一是高位推动。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包河区“大共治”领导小组,各街镇、大社区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大共治领导小组,各居村设立大共治工作站,居村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历任区委书记都将“大共治”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纳入区委重点调度事项管理。二是顶层设计。制定《包河区推行大共治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及执法体制改革、网格治理、平台整合“1+3”文件,为大共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依据。三是建立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建立11大类、118项大共治服务管理事项清单,明确每类问题在不同环节的责任主体、处置流程、处理时限、结案标准,为派遣快、派遣准提供了依据和遵循,清单实行动态更新。目前,已更新为20大类、828项。四是成立机构。从先发地区经验来看,在条块管理矛盾突出,运行体制在处置效率、问题解决率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必须要设置一个实体化的综合协调部门居中调度,才能推动形成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因此,2019年9月经合肥市委编委会研究批准成立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包河区政府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5名,负责推行“大共治”社会治理模式,承担监督评价与统筹协调等工作。在街道推行 “一办七部两中心”机构改革,成立网格化服务中心(综治中心)。

  (二)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开发大共治信息平台系统,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融合。一是推进平台整合。依托大共治信息平台,整合市12345热线平台、市数字城管平台以及区内自建的社会治理领域专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共享、采集等多种方式,将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入库落图。二是建立闭环处置。将群众通过12345热线平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区政府网站留言、微信小程序等各类渠道反映的诉求统一由大共治信息平台进行受理和反馈,建立事件发现、受理、派遣、处置、核查、结案、考核和评价的标准化处置流程,真正做到了群众诉求“一口受理”,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三是开发应用场景。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开发智能应用场景,赋能行业治理。如,利用视频监控开展巡查上报,建立常态化管理和阶段性整治动态衔接的治理机制。开发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应用场景,通过分析老人用电数据,构建预警模型,发生异常情况自动提醒网格员及时上门核查处置,为老年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守护兜底保障。

  (三)探索块状化执法模式

  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积极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探索街镇(大社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一是在横向层面,推动街镇、大社区建立“4+X”综合执法队伍。其中“4”是指城管、市场监管、派出所、交警四个职能部门,“X”是指安监、环保、卫生、人社、住建、农林水等其他部门,同时将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派驻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以及人财物下放到街镇、大社区,实行“区属、街管、街用”。对于公安、交警等职能部门派驻人员,赋予街镇、大社区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二是在纵向层面,创新实施分级执法联动机制。全面梳理区级行政执法事项,厘清区、街执法管理边界,明确区直执法部门和街镇(大社区)各自应承担的行政执法任务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推行分级联动执法,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灵活运用不同执法方式。简易问题由居村党组织统筹力量自治解决,疑难问题由街镇、大社区组织执法管理力量处置解决,对于需要区街联动处置的案件,由牵头部门向区网格中心申请启动主协办模式。

  (四)夯实网格化治理体系

  构建全区为大网、街镇(大社区)为中网、居村为小网的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一是科学设置网格。突出小区单元,按照“一小区一网格”基本要求,将全区划分成630个大共治网格(组织部门拟重新划分为779个网格),明确城管、综治、民政、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不再单独划分网格,将驻地企事业单位、商圈楼宇等作为专属网格“兜进网格里”,实现“一网共治”。二是整合网格力量。按照“1+1+2+N”标准(每个网格设1名党建指导员,由街镇、大社区干部担任;1名网格长,由网格党组织书记担任;2名网格员,由居村工作人员、大学生“社区管家”或“红色小管家”担任;通过网格党组织,全面整合网格内的居民党员、楼栋长、志愿者、业委会、物业、居民骨干等多元力量,组成网格自治力量),加强网格队伍建设。三是建立运行机制。实行巡办分离,网格员负责巡查走访并发现上报问题,网格长负责统筹网格自治力量处置问题。推进业务进网格,将在建工地管理、食品安全监管、文明创建等专项业务纳入网格化管理,从而实现网格治理常态化与专业化结合、精细化与高效能兼顾。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对网格,通过开展标准化网格创建和星级网格员评选,落实监管、激励等措施;对街镇、大社区,围绕“群众满意率”、“治理精准率”等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区直部门,建立与街镇、大社区任务捆绑、责任共担的双向考核机制。四是实行多元共治。将党建、治理、服务全部落实到网格,通过网格党组织整合网格内各类资源,引领多元力量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提高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创新开展政法系统“四员一律”(警员、审判员、检察员、司法助理员和社区律师)进网格和市场化管养服务人员进网格服务模式,推进政法力量和市场化力量融入网格、服务网格,强化前端自治能力。开发建设“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与大共治信息平台打通,在移动端实现民意收集、问题办理、协商议事、在线服务等功能,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实现服务群众“全天候”,联系群众“零距离”。

  三、案例创新点

  (一)案例实施的创新点

  1.突出共治理念,夯实网格治理基础。以网格为载体,以“核定业务事项——梳理业务需求——重塑业务流程——明确协同关系——建立指标体系”为路径,拓展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和外延,探索出了一条实操性强、实效性好的“业务工作进网格”标准化模式。

  2.依托平台赋能,强化智慧治理支撑。以“明确业务需求——汇总数据需求——完成数据对接——构建数据模型——集成业务模块”为路径,开发建设一批有实际价值的应用场景。

  3.坚持为民宗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大共治信息平台大数据汇聚分析,“算”出群众“吐槽”最集中的民生问题,开展每周民意热点分析、每月专项治理,以群众需求侧精准分析推动政府服务管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区域治理更加主动智能、精细精准。

  (二)推广价值

  合肥市包河区依托大共治信息平台,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在“实施”上,具有易操作、易落地的特点,形成了网格治理和平台开发应用的模式化工作路径;在“实效”上,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治理主体从条块分割向多元联动转变,治理方式从人力为主向人机交互转变、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处置转变,治理效能从盲目、粗放向精准、精细转变。

  四、实施效果

  (一)平台整合为基层减负增效

  原来基层干部通常要对应多个业务条线,需要登录很多业务系统,账号密码频登频换,有的业务系统对网络环境、浏览器要求还不一致。通过大共治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系统,实现统一入口、一键登录,节省了办理时间。而且,由多个部门办理转变为一个部门统一受理、反馈,既避免了相同事项重复办理、答复口径不一等情况,也减轻了基层干部工作负担,能够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服务居民。

  (二)闭环处置提高了群众诉求解决效率

  原先不同渠道的群众诉求办理流程不一致,办理时限要求也不一致,平均办理时长达到7个工作日。现在通过实现群众诉求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平均办理时长下降到3个工作日,“为企服务”类诉求平均办理时长更是下降到2个工作日。群众诉求解决率也在不断提升,达到了98%以上,“案结事未了”情况大大减少。连续三年,在“12345”案件受理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市民重复投诉率不断下降、满意率不断提升。2020年,共受理群众诉求5.35万件、接听市民来电2.61万次,“12345”重复投诉率1.62%、满意率95%;2021年,共受理6.21万件、接听市民来电3.08万次,重复投诉率下降到0.4%、满意率提高到97.3%;2022年,共受理群众诉求21.99万件、接听市民和企业来电12.59万多次,重复投诉率0.03 %、满意率99.8%。

  (三)党建引领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凝聚力

  按照“一小区一网格”模式,科学划分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使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 通过发挥网格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吸纳辖区驻地单位、共建单位、自治组织、居民骨干以及志愿者等力量,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小区治理与服务群众,共商共治小区事务,协同解决治理难题。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多个小区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防疫宣传、人员登记排查、环境消杀、核酸采样、物资派送、代买服务等疫情防控举措,让居民感受到了党组织的贴心与温暖。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