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法院 > 正文

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

时间:2025-03-05 09:24:42   来源: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内容导读]    一、案例简介  近年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逐年增长,实际办案法官28人,民商事案件承办法官仅12名,人均办案量显著增...

  一、案例简介

  近年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逐年增长,实际办案法官28人,民商事案件承办法官仅12名,人均办案量显著增加,法院现有的审判体系很难与日益增长的审判事务工作相适应,受限于人员精力,工作积压严重,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办理质效。为进一步给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减负,运用数智化手段对排期、送达管理、上诉等辅助性工作节点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数字化的办案流水线,实现案件节点流转自动化、全流程管理精细化、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积极探索大模型辅助办案应用,促进审判业务全面、高效、规范、有序运行,缓解人案矛盾,提升办案质效,优化司法审判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二、案例举措

  (一)具体举措和方法

  数字化节点改造:梳理审判事务各流程节点,将核心与辅助事务进行剥离,重塑审判辅助事务流程,形成审判辅助流水线集约化管理。

  自动化事务处理:辅助事务如排期、送达结果跟踪、文书制作等利用机器自动办理,通过人机耦合的模式,实现辅助事务及节点的自动化流转和处理。

  可视化辅助决策:对案件审判流转节点实时监控和全程留痕,全过程节点质效可视,关键事项实时提醒,确保事务办理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二)适用业务

  适用于提升排期、送达、庭审记录等流程化、重复性、程序性的审判辅助事务工作效率,通过数智赋能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集约涵盖审判全周期的辅助事务。

  (三)制度和机制

  组织架构重塑:建立专门的团队负责审判辅助事务的统筹调度和管理。

  流程节点再造:将审判核心与辅助事务拆分,并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全链条作业流水线。

  资源配置优化:按照人岗相适、统分结合的原则,对审判辅助事务各流程节点按照专人专事专岗进行精细化管理。

  数智赋能促增效:运用人机耦合的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辅助模式,实现“线下到线上”“人工检查向智能监管”转变,提升审判质效。

  (四)核心技术

  在审判辅助业务场景中应用大模型、RPA、OCR识别、要素提取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笔录自动精简、案件节点自动流转、全流精细化程管理、案件全生命周期可视化,通过人机耦合的创新模式,为法官减负、为司法提速、为群众解忧。

  (五)主要特色或亮点

  建立人员“集中化”管理、事务“流水式”处理、节点“数字化”改造、场景“垂直化”应用的创新服务模式。

  以“专人专岗专事”为导向,将审判辅助事务各环节工作精细化、标准化分解。

  利用RPA机器人技术,实现审判辅助事务的自动化处理,改变传统人工模式。

  依托大模型技术,实现庭审语音转写笔录自动精简,节省笔录制作时间,使庭审节奏更紧凑,提高庭审效率。

  以案件、事务、法官为可视化中心,实现审判质效数字化展现和衡量。

  (六)可解决的问题

  加快流转速度,对全流程送达统一管理,送达结果实时提醒,缩短案件送达周期;

  提升排期效率,引入智能化集中排期,解决人工排期的繁琐和耗时问题,提升资源利用率,使案件更快的进入审理阶段;

  释放书记员工作效能,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笔录精简,将书记员的时间和精力节省出来投入到其他审判事务中,进而提升整体审判工作效率;

  提升审判质效指标,通过全过程节点的可视化质效分析,快速发现堵点,及时进行优化,解决监管不可视问题,打破制约质效提升的瓶颈。

  三、案例成果

  (一)运用成效

  审判辅助集约化服务在全院启动运行以来,2024年1-4月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较去年全年指标初见成效,其中审限内结案率提升3.58%,审限变更率降低6.88%,延长审限率降低2%,并且移案处理平均时间由之前最短的7天变为1-2天,排期时间由之前平均最短10天变为1天内,送达发起由之前平均最短11.6天缩短为收案后2天内完成。实现了人机协同作业,任务流程自动流转,排期自动生成,送达及结果实时跟踪等多场景应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依托大模型技术进行笔录精简,节省了书记员笔录制作时间,使得庭审节奏更紧凑,显著提高庭审效率。并且通过数字化管理服务,实现以数据分析来检测业务成效,以数据来驱动法院审判工作的质效提升。

  (二)先进性

  适应司法改革,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审判辅助事务重新整合和分配资源,推动了法院工作的现代化,是司法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促进司法公正,通过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审判辅助事务的处理变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审判的公信力。

  降低司法成本,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创新运用大模型进行庭审笔录精简,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案件处理时间,从而降低司法成本。

  (三)创新性

  体现了从“个人包干”到 “专人专事专岗”的辅助事务集约化理念创新,有助于法官专注行使审判权,集中精力尽好责、办好案,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

  通过对审判事务分类剥离,重塑业务流程,构建数字化流水线的管理创新,实现审判辅助事务更加集中、高效、有序的运行处理。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实现审判辅助事务在线协同自动化处理、智能化辅助办案和审判质效数字化衡量。

  (四)可复制推广性

  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既能促进司法人力资源在不同事务上的合理分配,也能透过审判效率的优化使司法资源普惠更多民众。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在陵水法院启动运行以来,收案1100多件,完成排期1030多件,案件任务完成700多件,移案、排期、发起送达时间都明显缩短,形成审判事务集中管理以及与送达中心和扫描中心的协同运转体系,初步展现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五)社会评价

  陵水法院集约化改革缓解了司法资源紧张的状况,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陵水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四次会议在审议陵水法院工作报告时一致认为,陵水法院在提升司法整体效能、保障公众满意度、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下一步陵水法院将抓住审判工作这个“实处”,以司法审判工作现代化,奋力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南自贸港建设、陵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