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治理 > 正文

切实提高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实战应用能力

时间:2021-09-16 15:53:57   来源:朱晓虎

[内容导读]  切实提高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实战应用能力

  笔者近期深入到湖北省内A市、B市和C市三地党委政法委等政法机关进行实地调研,结合三地政 法机关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实战应用情况,归纳出三地政法机关前期信息化建设成功经 验:主要领导都很重视政法智能化建设,制定了本地政法智能化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了项目规 章制度,经费保障到位,正在按照相关要求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边建边用,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智 能化平台实战应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现状问题

  (一)基层“地线”存在盲区。

  目前,三地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处于“中级”应用水平,智能化“能”的“触角” 伸得还不够远,基层治理“地线”存在一定的盲区。三地基层网格“中间一根针对上下千条线”, 基层网格“上游”有若干政务服务单位,大量的为民服务事务被压实在基层网格一线,各个政务服 务单位有各自的独立信息系统,网格员人少事多、疲于应付,无法 “一网统管”。基层网格“下游” 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即使“五加二”“白加黑”,有限的行政服务资源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无 限需求,群众办事需在多个部门、多个网络、多个系统进行申请办理,无法“一网通办”。A市部分 基层社区网格联动群众的交流通道有待进一步畅通,下沉党员和志愿者等力量有待进一步动员整合。 B市部分基层网格为民服务的供需匹配通道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群众的需求诉求不能更好引导和服务。 C市部分基层社区网格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在一定程度的遗漏,情报信息线 索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存在脱节隐患。

  (二)数据整合共享不够。

  数据就是生产力,整合就是硬道理。只有推动建设大数据“全链条”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中心, 完善共享目录、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三大体系,才能构建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资源池”,有效 支撑各单位的业务需求,更好实现数据关联共享。全省“政法云”大数据中心初具规模,通过资源 共享目录,已汇聚上亿条全量数据,部署在“政法云”大数据中心之上的应急指挥平台、综治网格化中心等信息系统正处试运行中,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正逐步发挥实战应用效果。三地 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前期仅综治网格化平台购买了所需要的少量服务器,数据存储容量和质量等 有待进一步提高,无法整合海量数据资源,“大数据”收集存储、挖掘分析的目标就无法达成,“数 据融通”成了“空中楼阁”,数据关联共享无法落地、落实、落细,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因缺 少数据支撑而“空转”或“运转不佳。为解决此问题,三地拟在当地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建设 的大数据中心中划定资源存储专区。

  (三)智能平台应用不深。

  目前,三地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主要有综治网格化中心和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的“雪亮工程” 等信息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建设应用不同步的情形,实战应用还不够深入,对基层社会治理智 能化平台建设的功能认识和数据的挖掘应用不够,智能化“智”的程度还不够高、“化”的力度还 不够大,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地前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综治网格化平台, 按照中央标准和省级要求初步完成改造升级,但网络还不能真正实现“上下直连”,部分基础信息 未能实现“自动直报”,数据挖掘分析未能实现“智能决策”。三地“雪亮工程”在疫情防控、防 汛抗旱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正横向打通市级政法机关之间的网络链路,重点行业、重点部 位、重点单位、重点公共区域、治安卡口等视频监控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全域覆盖、全网共享、 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还未最终达成。

  (四)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网络空间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网信人才缺乏是制约政法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地都面临政法智能化人才匮乏的问题。A市有2名同志、B市有6名同志、C市有2名同志具体从事政 法智能化工作,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业务储备不够多,专业技术不够硬,管理水平不够高,项目经 验不够足,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导致上下协同、齐头并进的局面还未形成,“全链条”整体 发力助推政法实战应用的目标还未完全达成。

  二、原因分析

  (一)“多网合一”不够。

  目前,三地基层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多网合一”力度还不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 和基层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的目标还没有达成。主要因素在于,三地各行业主管部门自建的专网 横向没有完全实现安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市州综治网格化系统向上需要通过政法专网与省级平台 直连直通,向下需要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一直延伸至乡镇(街道)的各个村(社区)及一线网格员。 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市场管理、应急管理、劳动保障、公共卫生等各类网格“多网合 一”工作还未完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的“触角”还需进一步扩展,与各类“互联网+ 政务服务”手机终端APP衔接不够,没有将信息系统和功能模块统一集成、实战应用,与群众的联动 交流通道有待进一步畅通,为民服务的供需匹配通道有待进一步扩展,各类情报信息线索的收集渠道有待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联勤联动的机制不能通过科技手段发挥到最大效能。

  (二)数据标准不一。

  没有数据信息作支撑,项目就处于“空转”状态,无法发挥出信息化服务实战的最佳效果。统 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互联共享的首要因素。目前,三地通过直连直通等方式推送数据到省 级平台,A市数据每天基本不更新,B市和C市每天更新少量数据,主要因素在于数据标准不一,网络 性质和等级不一致,信息交换安全措施有待加强,没有完全打通横向的网络链路,没有建立健全数 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机制,不能很好地畅通网络梗阻、破除信息壁垒、打通数据孤岛,无法完成共享 数据资源的横向整合工作,无法高效实现政法机关与社会部门之间、政法机关之间在授权范围内的 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三)科技理念不新。

  科技理念创新是智能化“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动力牵引。智能化建设科技理念不新在三地不同 程度的存在,理念不创新,需求提不出,就建不好智能化。目前,三地仅满足于视频会议、视频监 控等一般程度的功能应用、信息互通,缺乏更深层次的智能分析和实战运用,智能化的最佳效果有 待进一步提升。三地智能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干部和基层网格员普遍“人少事多”,没有真正产 生信息化服务工作的普惠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干部职工负担,从而形成“破窗效应”,导致 对信息化实战应用信息不足,不能有效地向信息化要战斗力。诸如雪亮工程等中央和省级信息化项 目落在A市试点,需要花费很大的心血忙于“摸索前进”、疲于“试点探索”,时间紧、任务重、压 力大,不能进一步谋划提高政法智能化工作的内需动力。三地政法干警主动应用智能化开展工作的 科技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还没有成为政法干警的思维方式和行 为方式,不善于把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实战应用,智能化的浓厚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

  (四)人才力量不强。

  机构改革后,三地虽然都成立了智能化工作机构,但人员配备不够到位,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 普遍采取干部兼职模式开展工作,从事具体工作人员既无专业背景、也缺乏从业经验。三地都缺乏 政法信息化人才发展整体规划,A市没有更好地利用本地大专院校理论研究“洋专家”优势,B市没 有更好地发挥政法各单位实战应用“土专家”优势,C市没有更好地借助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外 脑”助力,导致三地人才力量不强。

  三、工作建议

  (一)加快基础建设。

  三地要进一步贯彻省委关于加快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的决策指导,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 各项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各项优势,加快基础建设,确保设施联通。为智能化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加快本地大数据中心等配套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动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工作,构建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解决网络梗阻问题,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织密天罗地网,构建防控体系。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科学谋划、适度超前,有针对性地先行部署部分实战急用软件项 目,不断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新应用,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和基层公共服务 “一网通办”,既满足当前需要,又具备可拓展空间,确保方向正确、目标明确、问题精确、路线 准确,全领域畅通渠道、全方位为民服务、全天候捕捉情报、全过程碰撞比对、全周期闭环管理、 全链条整体发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强化资源共享。

  以资源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进一步帮助江三地充分认识智能化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 握历史机遇,自觉把科技创新作为政法工作的强大引擎,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突破人的体力、 脑力局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再造工作流程,拓展“互联网+”模式的深度应用,将繁琐性、重复 性的工作交给智能化系统,把大量一线办案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战 斗力,应用“大数据+”实现由经验思维向数据思维的转变,增强政法工作前瞻性、精确性、高效性。 进一步完善优化数据整合的工作机制,依据资源共享目录收集各单位的全量数据,汇聚相关单位政 务信息资源,形成具备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的“政法云”大数据中枢。建立健全信息化建 设的各项机制,进一步打通市级横向网络链路,制定统一的资源交换共享目录,加快资源共享步伐, 打破“信息壁垒”,打通“信息孤岛”。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碰撞比对和挖掘分析优势,提供海量数 据支撑,切实做好对数据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应用工作,真正做到对重大突发案事件的预测、预警、 预防。

  (三)强化实战应用。

  三地要紧扣平安建设主题,围绕社会稳定大局,永攀科技高峰,应用多种技战法服务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提高实战打击的精准度,把各种风险点降至最低,全面助力实战,保障网络安全和国 家安全。A市充分发挥“雪亮工程+”的项目优势、B市有效发挥“网格化+”的扩展优势、C市积极发 挥乡镇视频会议远程调解的终端优势,进一步巩固智能化建设的根基,筑牢安全管理的防线,突出 本地个性化实战应用,确保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三地要将信息化基础提升到智能化运 用上来,推动从信息采集、数据汇聚、数据查询等一般层次应用,向碰撞比对、精准预测、智慧决 策等更深层次应用转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应用,不断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三地 要坚决执行国家标准,结合实际,对综治网格化平台与政务大数据能力平台、政务一体化在线监管 系统等进一步对接,街道社区综治网格化系统进一步升级和扩展应用,尽快形成综治工作“9+X”的 信息化应用格局,助力做好政务服务、脱贫攻坚等群众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政法工作精准化、智能 化、高效化水平。

  (四)加强人才保障。

  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信息化人才建设永远在路上。三地要更加重视智能化人才建设,配齐、配强、配精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智能化重点工作的执行能力,营造智能化建设与应用的 良好氛围。通过岗位交流、项目建设培养人才,支持并鼓励智能化技术人员进修深造,打造专业技术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的智能化专业队伍。加强应用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以考促学等形式多样的智能化培训,提高全智能化应用水平。强化专班力量,要善于在项目建设应用中发现培养本系统、本单位智能化人才,集中起来,打通使用。三地要加强引智 借脑,建立政法智能化技术专家顾问团队、政法机关智能化人才库,为智能化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助推政法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1政法智能化装备展【展商风采】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