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行业头条 > 正文

建宁县深化基层治理 畅通服务群众

时间:2021-12-23 14:11:31   来源:长安评论公众号

[内容导读]  今年以来,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委政法委立足政法职能,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组织细胞”,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今年以来,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委政法委立足政法职能,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组织细胞”,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探索深化基层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五事联动,基层组织“强”起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建宁县委政法委坚持将乡村治理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通过大事共议、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实事共办的“五事联动”工作法,在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积极性的同时,全方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深化党建领航。建宁县委政法委坚持党建领航、部门乡镇做实做细的模式,通过党建引领融合村级综治力量,建立了一支由党员、“平安中心户长”、“平安志愿者”、“维稳工作队”、“治安信息员”、“巡防队”等多支群众队伍组成的综治志愿队伍,着重在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问题上,把握原则、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利用党建赋能发展、赋能治理、赋能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织密基层社区治理网,构建一个推得动、落得实的党建机制,探索一条深融合、防脱节的党建之路,提升党建凝聚力,畅通“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后一米”,让群众的生活充满色彩与温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加强组织保障。按照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政策规定要求,严格选人标准,提高选人质量,积极稳妥推行“一肩挑”,圆满完成了99个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换届工作,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学历、年龄结构的“一升一降一强”,真正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才选入了村班子之中,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法治保障,守法意识“树”起来

  近年来,建宁县以探索法治基层治理新路径为目标,努力构建基层法治保障。

  探索法治乡村治理建设,当百姓“贴心人”。通过党员依法评事、村民依法议事、律师依法说事、大家依法断事新模式,运用法治赋能,加强村级事务监督,促进村干部规范行使小微权力,提升了村干部依法治村的能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为建设共治共享的和谐乡村注入了法治力量。

  

  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当百姓“讲解员”。通过现场咨询、展板讲解、发放宣传品等形式,用好用活“法律六进”宣讲团队、法律服务小分队,突出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民法典》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有关规定、国家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禁毒、扫黑除恶、酒驾醉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安“三率”等知识,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创新供需匹配订单式普法模式,制作生态环境保护、三农法律服务等10个普法套餐,努力培育家庭“法律明白人”,让广大群众进一步自觉学法、守法,主动知法、用法,创建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有针对性深入基层矛盾一线,当百姓“指导员”。采取乡镇司法所下派法律指导员、成立“怀胜”“贵生”特邀调解室等方式,依托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民间调解员、法官工作室等作用,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婚姻家庭、劳资纠纷等法律问题,组织驻村律师走村入户“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普法等方式进行讲解,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增强了群众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通过走村入户“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普法,推动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1份,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救助线索3条,救助12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2.5万元。

  弘扬新风,村规民约“立”起来

  深化文明创建。建宁县委政法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整合乡镇各类资源,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大力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建招募志愿服务队360支15000余人。

  

  弘扬文明新风。结合辖区内共建单位、爱心企业等各方面力量,把广大居民群众共性需求和个性服务相结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法治宣传、农户“门前三包”监督、规范庭院种养、“美丽庭院”评议、社情民意收集等,形成“党建引领+两员三代表+群众参与”的群管群治模式,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培育群众共建理念,将人居环境整治、民风建设、平安建设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积极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提高德治水平,引导群众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不断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自治强基,乡贤治村“用”起来

  拓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途径。积极探索农户“微积分”评比,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一党委(支部)三中心”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在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中的“主引擎”作用。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村级重大事项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建设“村民微信群”,充分发挥村民、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会的监督作用。

  积极探索创新人民调解“1+8+N”新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解调靠人民、人民解调为人民”机制优势,通过聘请一支由离任村主干、老党员等组成的人民解调员队伍,设立8个村级评理室,发挥司法、农业、林业、国土等N个部门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的职能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用新时代新理念解决农村矛盾纠纷。

  充分发挥贤士人才作用。摸底乡贤人士22名,引导村民共同制定自治章程、自治公约,凡公共事务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通过民主、自愿、自治方式讨论决定,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科技支撑,治理短板“补”起来

  积极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深化综治、司法行政、社会治安等各类管理平台应用,提高对特殊人群和重点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智慧综治中心”,加速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发挥综治网格化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的作用。

  

  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一村一辅警”,推行农村警务区联勤联动联防工作机制。村辅警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入户巡查、走访群众,通过“e三明”“e建宁”,第一时间将群众的问题一键上报流转,乡级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等便民举措,有效破解村社“看得见、管不了”和乡镇“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加快推进数字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建设,高质量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补正、更新工作,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1政法智能化装备展【展商风采】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