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行业头条 > 正文

吴忠红寺堡区:创新“13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服务生态移民

时间:2021-07-13 14:07:04   来源:人民公安报

[内容导读]  近年来,红寺堡区紧紧围绕促进移民社会融入这一目标,以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核心,着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共搬迁安置移民23万人,分别来自宁夏南部8县区及周边5省份。籍贯、民俗、民风存在差异的移民汇聚到一起生产生活,给当地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红寺堡区紧紧围绕促进移民社会融入这一目标,以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核心,着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中探索出“13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乡村、社区下移,治理触角向村民小组、楼栋单元延伸,基层治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夯实基础,构建城乡治理“一张网”

  红寺堡区以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小区)、巷道(楼栋、片区)为层级,按照50户至100户的标准,将全区64个行政村25个居民小区及沿街商铺,划分为三级875个网格,选配网格员1050名,平均每个网格覆盖61户群众。以房定人绘制网格示意图,公示网格员信息及职责,统一配发网格员工作包,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服务零距离”的基层治理模式,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在柳泉乡柳泉村,980户4860名居民被划分为11个网格。第6网格下辖110余户,由村民谢仁义担任网格员。不久前,谢仁义入户走访时发现村民周文明在打工时头部受伤严重,今后数年内将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谢仁义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村两委班子,柳泉村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3000元对周文明一家进行救助。“网格化管理能让村里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主动为村民解决困难。”柳泉村党支部书记王强说。

  红寺堡区将各部门延伸到基层的涉及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矛盾纠纷等24大类57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一格多能、组团服务。

  上下联动,三级综治中心高效运行

  红寺堡区建立各级综治中心78个,实现区、乡、村三级全覆盖,推动矛盾纠纷自下而上逐级过滤、有效化解,确保基层治理“耳聪目明”。

  区级综治中心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对接社会管理平台、综合执法监管平台、政务便民服务平台、信访矛盾处理平台、网络舆情预警平台,整合归并信访事项分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事宜。乡镇综治中心整合武装部、派出所、司法所和综治办、禁毒办、信访办功能,按照“综治中心+N”模式运行,履行指挥调度、组织协调、治安防控等职能。村级综治中心与村(社区)民生服务中心结合,统一设置综治工作岗位,管理基层网格员,发挥网格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群防群治、便民服务等作用。

  在红寺堡区综治中心,一面大屏幕上,10余个小屏幕实时显示着红寺堡区各重点区域的情况。这是红寺堡区社会治理的“大脑中枢”,按照“一中心五平台+网格化管理服务”的模式实体化运行,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可以作为指挥部,进行实时调度。

  统筹提升,实施“五治”一体推进

  红寺堡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法治保障、注重德治教化、坚持自治强基、提升智治支撑,形成“五治”合力。

  据介绍,“五治”的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配强领导班子,建立网格党小组,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治不良习俗,提倡“感恩、包容、创新、奋进”;总结推广“红袖标”义务巡防等做法,规范住宅小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矛盾化解+政务服务”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红寺堡区还探索出“55124”村级事务治理模式——5步工作法、5联记录本、1张议事清单、乡村2级监督、4级联动督查,并在64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通过持续推进“55124”村级治理,打好“产业+就业”牌,实施精准脱贫,实现所有建档立卡户脱贫摘帽,消灭绝对贫困,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1政法智能化装备展【展商风采】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