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法院 > 正文

无锡法院运用执行大数据赋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时间:2023-06-15 14:00:37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内容导读]    一、建设背景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而司法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的重要守护者,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回应新的法治

  一、建设背景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而司法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的重要守护者,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回应新的法治需求,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无锡中院)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信用评价机制不直观、正向激励机制有缺失、信用修复反馈迟延等问题。为此,需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建立标准统一、简便直观的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制度规范,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戒相结合,从而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向融合、双向促进。

  二、建设内容

  (一)拓展公正执行效度,“码上查询”一体化展示信用“底色”

  无锡中院联合市信用办,依托执行大数据,研发运行全市法院“被执行人信用码查询系统”,通过“红、黄、绿”三色标识码形式,让被执行人信用情况可视化。

  1.履行力分析重在“精细”

  依托无锡中院自行研发的“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全方位查询被执行人银行账户、证券、股权、车辆、房产等主要财产信息以及纳税、信用等级等信息,对被执行人社会关系、资金往来、生活消费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精细化分析,综合确定被执行人是否具备履行能力,是否存在转移资产、隐匿财产、规避执行等有违诚信的情况。

  2.信用度界定重在“精准”

  在全面分析基础上,客观判定被执行人财产申报情况、履行情况,相应采取不同措施,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生成被执行人专属信用二维码和电子信用证明。有执行案件,但未被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显示为绿码;被执行人因不申报财产、申报不实等事由,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则显示为黄码;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有能力而拒不履行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则显示为红码。

  3.信息化渠道重在“精心”

  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精心联通不同的信息化渠道,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中院微信公众号、中院诉讼服务网或无锡智慧法院APP以及灵锡APP,随时随地用手机查询两级法院执行案件被执行人信用码标识显示情况,通过对查询对象的社会信用情况进行“画像”,为个人社会交往、企业商业交易等活动提供参考。

  (二)彰显善意执行温度,“正向激励”多维度恢复信用“本色”

  深入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联合市信用办制定出台《关于推行全市法院被执行人信用码的实施细则》,为被执行人提供信用修复渠道,引导被执行人守信履约,激励被执行人“造血”再生。

  1.实行“信用画像”主动告知

  执行立案后,第一时间通过执行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等方式,将信用码规则和信用惩戒后果等告知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信用码转为黄码时,再次通过短信和电话录音形式,向被执行人释明,并告知申请信用修复的条件、程序,督促其主动修复信用。被执行人信用码转为红码时,除进行第三次释明外,法院还将联合社会信用管理部门,共同约谈失信被执行人,督促其积极配合执行。

  2.实行“信用危机”及时修复

  被执行人如有积极履行义务的意愿,可以向法院作出信用承诺,法院经审查,且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可以暂停适用信用惩戒措施,将信用码恢复为“绿码”。被执行人如积极履行义务,或积极配合法院调查、处置财产,可以向法院申请信用修复,法院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修复其信用评价,恢复为“绿码”。

  3.实行“信用评价”积分增信

  被执行人可以通过灵锡APP、信用中国(江苏无锡)网站等渠道,经实名认证,激活、查询个人信用分“阿福分”,并根据平台规则提高“阿福分”分值,法院将根据执行案件情况,综合考虑个人“阿福分”情况,决定是否暂停或解除信用惩戒措施以及是否修复被执行人信用评价。

  (三)保持强制执行力度,“反向惩戒”全方位打磨信用“成色”

  在推行信用码机制、激励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的基础上,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强化震慑效果,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以反向惩戒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1.“共享+公开”,形成失信曝光的强大压力

  与市信用办加强协作,促进司法大数据与信用数据信息共享融合,全力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每周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每半年推送刑事判决信息等数据。今年以来,累计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报送各类自然人、社会法人基础信息5万余条。充分运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淘宝网、法院诉讼服务网等,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终本案件信息、网络司法拍卖信息等,满足社会公众多渠道了解信用信息需求。

  2.“攻坚+直播”,形成打击失信的强大声势

  开展“使命2021-雷霆”专项执行行动、“根治欠薪冬季行动”等聚焦涉民生、涉黑恶财产、涉政府涉金融、涉企业等四大类案件开展集中攻坚执行,聚焦涉案款物开展专项清理处置。2021年,全市法院执结案件40162件(不含执保、执恢),执结到位金额171.14亿元,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369人次,限制出境124人次。开展持续13个小时的强制执行大型网络直播活动,500余万网友在线观看,营造失信可耻的强大舆论氛围。

  3.“监督+惩戒”,形成处处受限的强大震慑

  牵头建立由43家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执行联动和失信联合惩戒。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构建干部监督协同工作机制的操作口径(试行)》,建立资格审查机制,在公务员招录、任用党员干部、选举代表委员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信用监督。协助市信用办开发运行“市公共信用信息联合奖惩系统”,市行政审批局将系统嵌入政务管理服务平台,在行政审批、信用评级、授信融资支持等方面形成“奖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大格局。向市税务局等多个单位定期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参与土地招拍挂、参加团队旅游、子女入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2021年,全市法院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637人次,限制高消费36680人次。

  二、主要成效

  无锡法院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信用可视、让诚信可复、让困难可纾,努力让执行“提速”,使营商环境更优。相关创新做法荣获“无锡市法治惠民项目”第一名、获评“善治无锡”市域社会治理最佳创新案例,被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评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并在全省推广。

  (一)数据支撑,信用可视

  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是执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实现多层次数据共享,以数据可视化形式动态描述被执行人履行能力,辅助执行法官科学决策,实现精准执行。同时,社会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在无锡中院微信公众号、诉讼服务网以及灵锡APP上查询,让被执行人信用情况真正实现可视化,上线以来查询次数已达12万余次,为个人社会交往、企业商业交易等活动提供信用参考。

  (二)正向激励,诚信可复

  建立信用修复机制,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使失信者积极努力恢复诚信。同时通过给予“纳失宽限期”、设立“信用考察期”、发放“信用修复证明”等方式,激励被执行人主动修复信用。目前,全市法院共有891名被执行人向法院提出信用修复,积极主动履行义务共计12053余万元,无锡中院“黄某某申请信用修复案”入选无锡法院2021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三)延伸职能,困难可纾

  按照江苏省高院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4专项行动”,重拳治理辖区信用领域突出问题。无锡锡山区法院设立全省首个“信用修复辅导工作站”及“助企服务站”,启动全流程企业信用预警帮扶机制,运用信用保护和修复手段,提供全方位司法服务;无锡梁溪区法院与区政法委共同建立“网格协助执行联动中心”,启动“执行+网格”联动机制,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无锡惠山区法院作出全市首份“纳失宽限期”执行决定书和“信用修复证明”,助力纾解企业困难、全面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